党的建设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 第九章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节选)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
第九章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节选)
作风问题,有些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不能听之任之。“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我们要充分估计到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持之以恒抓好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建立健全管用的体制机制,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
《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2013年2月28日)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78-379页
要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要全面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建立严格、完善的作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2日-25日)
这些年,一些单位包括有的领导机关,讲面子不讲规矩,讲关系不讲原则,遇到矛盾绕道走,,问题摆着拖着长期得不到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群众反映很大。在这次活动中,要好好纠一纠这种现象。很多问题不是没有政策规定,而是有政策规定却不执行。有些政策规定是约束性的,有些明确是刚性要求,却成了稻草人”,成了摆设。这样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打碎一块玻璃没人管,最后所有玻璃都会被打碎,,因为打了不受惩罚。很多方面都有政策规定,现在也还适用,就是因为讲面子、讲人情,最后都被突破了。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12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锅内扬汤不如釜底抽薪。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
《深入贯彻落实强军目标》(2013年8月29日)
从长期的实践来看,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个永恒的主题。我一直讲,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作风建设贵在常、长二字。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有的只是破题,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触及,“硬骨头”还在后面。大家要坚定决心信心,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集中力量持续解决“四风”问题。
《对领导干部的几点希望》(2013年10月14日)
抓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要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增强贯彻落实制度的执行力。在作风建设上,我们的制度规定也不少,但在狠抓落实上不够,有些制度规定原则性太强,缺乏刚性约束。大家不都形象地说嘛,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下一步建章立制工作要在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上下功夫,要制定就要制定好,制定了就要坚决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抓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努力建设全面过硬战略预备力量》(2013年11月28日)
为什么要强调党委负主体责任?是因为党委能否落实好主体责任直接关系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现在,有的党委对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落实不力,有的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每年开个会、讲个话,或签个责任书就万事大吉了:有的对错误思想和作风放弃了批评和斗争,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疏于教育,疏于管理和监督,放任一些党员、干部滑向腐败深渊;还有的领导干部只表态、不行动,说一套、做一套,甚至带头搞腐败,带坏了队伍,带坏了风气。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党委的主体责任是什么?主要是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责同志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好自己的责任田。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责任,既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又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经常进行检查监督,严肃查处腐败问题。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无论是党委还是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签字背书,做到守土有责。出了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决不允许出现底下问题成串、为官麻木不仁的现象!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能明哲保身。自己做了好人,但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什么位置上了?如果一个地方腐败问题严重,有关责任人装糊涂、当好人,那就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好人!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制度“笼子”扎紧,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党建研究》2014年第2期
要让每个干部都明白,七十二行,每行有每行的规则。既然选择了当干部,就要自觉遵守当干部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党章等党内法规办,按党确定的干部标准办,按党的纪律办,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存在对干部进行苛求的问题。对干部要求严一点,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改进作风、管理队伍的基本着眼点。我们要把正确的做法坚持下去,不能放松尺度。“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如果放松了,大家担心的作风问题反弹现象就必然会发生。还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各级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作风》(2014年3月9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 227页
党的十八大一闭幕我们就抓作风,教育实践活动也开展快一年了。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对一直紧绷的弦有的同志认为可以歇歇气、松松劲了。对此,我还是那句话: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永恒的课题;作风建设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不但要抓党风政风,而且要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无论是正在开展第二批活动的单位还是已经告一段落的第一批活动的单位,都要有这样的认识和行动,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抓工作,要抓一件是一件既然从作风切入、拿作风开刀,我们就要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否则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而且这样的抓比不抓还有害,抓而无信更有害。人无信不立,党无信更不立。
《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2014年5月9日),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年版,第97页
现在,社会上议论比较多、干部群众比较担心的是,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能不能扎根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能不能巩固发展?对这个问题,大家在整改措施中谈了不少。我看,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2014年5月9日),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年版,第98页